养老公寓诈骗如何才能立案?
养老公寓诈骗的立案,依据《中国刑法》及有关司法讲解,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当养老公寓诈骗金额达到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公安机关应予以立案追诉。
不同区域会结合当地经济社会进步情况,在该幅度内确定具体数额标准。
除金额外,若存在多次推行养老公寓诈骗行为、针对特定弱势群体进行诈骗、使用虚构养老公寓项目、提供不真实养老服务承诺等方法导致被害人陷入错误认知并处分财产,或者导致被害人遭受紧急的财产损失、精神创伤等后果,即使诈骗金额未达“数额较大”标准,司法机关也会综合考量,大概率予以立案。
在实质操作中,受害者或其亲属发现遭遇养老公寓诈骗后,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并提供详尽的状况描述,如双方交流记录、来往转账的凭证、签订的各类合约、音视频资料等有力证据,以便公安机关进行初步调查,确认是不是启动立案程序展开深入侦查。
养老公寓非法筹资要坐牢吗?
养老公寓非法筹资,依据《中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紧急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紧急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职员和其他直接责任职员,根据前款的规定处罚。
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诈骗办法非法筹资,构成筹资诈骗罪,量刑更为严苛。
依据《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紧急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等标准在司法实践中有明确界定,如个人进行筹资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一般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当养老公寓非法筹资行为符合上述法律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关责任人将面临牢狱之灾,具体量刑会综合犯罪数额、情节紧急程度、是不是有自首立功等表现来断定。